欢迎访问华夏学术网,为您提供专业的期刊发表咨询和职称论文发表辅导!!

期刊投稿 > 期刊发表 > 核心期刊资讯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论文模板

2021-11-01

中文篇名(不可超过20个字)

作者1,作者1,2,作者2,作者2

(1.上标为1的作者的工作单位 二级单位,所在城市(若非省会须有省份) 邮编;2.上标为2的作者的工作单位 二级单位,所在城市 邮编)

摘要“针对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方法,得到了什么结果,得到此结果的意义”的模式写, 150字以上。英文摘要也做相应的修改。英文缩写首次出现时需给出全称。

关键词:关键词1;关键词2;关键词3;关键词4(关键词为4~7)

中图分类号:(请自行查找)        文献标志码:A

 

English Title

Author1Author1,2Author2Author2 (姓大写,名首字母大写,如ZHANG San)

(1. Communication address of author1 and author22. Communication address of author2author3 and author4)

Abstract: Content of abstract Content of abstract Content of abstract Content of abstract Content of abstract Content of abstract Content of abstract Content of abstract Content of abstract Content of abstract Content of abstract Content of abstract Content of abstract Content of abstract Content of abstract Content of abstract

Key wordskeyword1; keyword2; keyword3; keyword4(与中文关键词一一对应)

 

收稿日期--.(如1957-05-05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基金编号)基金项目(基金编号);基金项目(基金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职称,主要从事研究方向)的研究,(Tel)常用电话(E-mail)常用的电子信箱地址通讯作者:如有需要,格式同第一作者简介。五号宋体,此处为页脚,和正文分开)


引言应说明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引述该领域的国内外同行已经取得的进展,以说明本文的选题意义和创新点所在。内容不应与摘要和结论雷同。在论述本文的研究意义时,应注意分寸,切忌使用有很高学术价值填补了国内外空白首次发现等不适之词;同时也注意不要使用客套话,如才疏学浅水平有限恳求指教之类的语言

1 一级标题

中文篇名为二号体,英文篇名四号Times New Roman,中文作者姓名四号仿宋,英文作者姓名小四号正体,中文作者通讯地址五号宋体。正文部分要分栏,正文一级标题为四号楷体,二级标题为五号楷体,正文文本为五号宋体。

1.1 二级标题

英文缩写首次出现时需给出全称。图、表需同时编排中英文图题、表题(子图abc只需给出中文图题)图表中文字均用中文表示,文中已有解释的符号或英文缩写除外。图题置于图下方,表题置于表上方,字号比正文字号小一号,居中。图表与上下文有一行的行距。

图题表题的中文用小五号楷体,英文用小五号Times New Roman首字母大写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论文模板

1.2 二级标题

请注意表格的格式,打开Word“视图工具表格和边框可对表格的边框等格式进行编辑,表格中字体为六号宋体

对于函数曲线图,注意检查横纵坐标的变量名、单位、刻度值是否完整,不同线型或图符是否有说明;坐标轴上的刻度线朝里。图表、照片均须成比例。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论文模板

1.2.1 三级标题

公式请务必使用Mathtype编辑。公式中字体的定义尺寸为10磅,上标/下标68%,次下标上标42%,符号150%,次符号100%(设置方法:Mathtype-尺寸-定义)。公式太长时可以转行,不能把公式大小进行缩放。长公式如需转行,应在记号﹦,+,-等之后断开,而在下一行开头不再重复这一记号。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论文模板

2 一级标题

2.1 二级标题

引用文献应遵循最新、重要、必要和亲自阅读过的原则;应在正文中顺次引述(按在正文中被提及的先后来排列各篇参考文献的序号,所有参考文献均应在正文中标出);对于文献有多个作者的,只著录前3位作者,从第4位开始用代替;按表2标识不同的参考文献类型

2.2 二级标题

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只列出公开出版物,以便编者、读者查阅;日文、俄文等外文文献请用英文表述;中文文献中英文对照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论文模板

3 一级标题

参考文献格式如下:

(1)专著(如为中文需中英对照)

[序号]编著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查阅参考页.

(2)期刊论文(如为中文需中英对照)

[序号]作者. 题目[J].刊名,,卷(期):起止页码.

(3)学位论文(如为中文需中英对照)

[序号]作者.题目[D].地点:单位,.

(4)论文集中析出的文献(如为中文需中英对照)

[序号]作者. 题目[C]//论文集名. 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5)科技报告(如为中文需中英对照)

[序号]作者.题名[R].报告题名及编号,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6)国际、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如为中文需中英对照)

[序号]标准起草者.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

注:对于国际GB等,标准起草者、出版地、出版者和出版年可省略。

(7)专利(如为中文需中英对照)

[序号]设计人.专利题名:专利国别[P]

(8)联机电子公告(如为中文需中英对照)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EB/OL].(更新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有关示例请见文后参考文献部分。著录时使用半角标点,标点后留一个空格

参考文献

[1] 汤仕平, 张勇, 王海军, 等. 电磁环境效应工程 [M].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7.

TANG Shiping, ZHANG Yong, WANG Haijun, et al.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al Effects Engineering [M]. Beijing:

National Defense Industry Press, 2017.

[2] 张溪. 基于高功率微波技术车辆迫停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D]. 成都: 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 2017.

ZHANG Xi. A Research and Design of Stopping Vehicles System Based on High Power Microwave Technology [D]. Chengdu:

School of Physical Electronics,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2017.

[3] 鄢振麟, 许建军, 肖开奇. 高功率微波车辆迫停的效应机理分析 [J]. 指挥控制与仿真, 2016, 38(4): 134-137.

YAN Zhenlin, XU Jianjun, XIAO Kaiqi. Mechanism Analysis of High Power Microwave for Stopping Vehicles [J]. Command

Control & Simulation, 2016, 38(4): 134-137.

[4] IEC 61000-2-13. High-Power Electromagnetic ( HPEM ) Environments-Radiated and Conducted [S]. Switzerland:

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 2005.

[5] MANSOOR A, MANSOOR A B. On Image Compression Using Digital Curvelet Transform [C]//9th International Multitopic

Conference. Karachi: IEEE, 2005: 670-673.